理解现代商业实践中的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支柱

30 10月2023
环境、社会和治理

近年来,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这一缩写词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讨论,表明企业正在向可持续商业实践转型,全面涵盖这三大核心方面。 ESG不仅是一套衡量企业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标准,也成为投资者评估企业绩效和抵御未来潜在风险能力的重要依据。近年来,ESG法规激增,尤其是欧盟在气候相关和公司治理法规方面走在前列。

 

什么是ESG

E – 环境(Environmental)支柱

指组织对环境的影响,包括温室气体(GHG)排放、能源效率、资源使用、废物管理、生物多样性管理等。那些在环境管理上表现优异并积极采用可持续实践的企业,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。

S – 社会(Social)支柱

指组织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。相关举措包括员工发展、劳工实践、供应链管理、健康与安全标准、争议性采购问题等。社会支柱还强调组织在保护人权和负责任采购方面的承诺。

G – 治理(Governance)支柱

指治理结构,涵盖董事会多样性、与组织可持续发展绩效挂钩的高管薪酬、风险管理机会以及组织如何处理与股东权利相关的问题。这一支柱还衡量组织在业务管理中的透明度和问责程度。

 

未能遵守ESG法规的组织可能面临以下后果:

·       投资者疑虑:投资者可能会避开那些缺乏ESG问责机制且不重视ESG的组织。

·       财务挑战:未能应对环境风险的组织可能会面临与法规不合规相关的财务挑战,以及环境破坏带来的长期影响。

·       声誉损害:因涉及ESG相关争议而损害组织声誉。

·       运营中断风险:由于社会问题(如劳资纠纷或员工管理不善)导致运营中断,因为组织未能照顾员工的福祉或权利。

·       法律后果:随着ESG法规日益严格,未能符合监管要求的企业可能面临罚款、制裁甚至法律诉讼。

·       供应链中断:因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引发的抗议或法律行动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。

随着ESG标准逐步成为全球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核心关注点,企业必须积极适应可持续发展趋势,确保合规并强化竞争优势,以实现长期稳健发展。